
杜林,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连续四年荣获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1-2024),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3)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低空大气环境安全保障。现任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中国工作组副组长,青岛市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杜林教授事迹介绍
碧海蓝天使命在肩,教书育人初心不改
一、探索海风奥秘,守护城市蓝天
我国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沿海地区城市发达、人口密集。在污染排放源多、排放量大和海-陆大气复杂交互系统的背景下,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安全保障迫在眉睫。为此,杜林教授致力于厘清海-陆交界处的大气环境过程,并于2023年组建成立了青岛市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为了探索海风奥秘,深入研究随之而来的海洋气溶胶的形成与转化过程,他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海洋气溶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成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理解海洋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杜林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海洋气溶胶与城市人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全链条研究。在国内率先搭建起了包含海洋气溶胶模拟发生装置和动-静两态大气氧化模拟舱在内的沿海大气复合污染模拟研究平台。同时,团队积极参与海洋-大气野外科考任务,先后在黄渤海、东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留下足迹。在扬帆起航的177个日夜中,团队成员不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海洋-大气交互的风云变幻,更带回了关于海洋气溶胶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二、培养学术新锐,开拓国际视野
杜林教授自加入山东大学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教学方面,他为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并主讲全英文课程《Applications of Spectroscopy and Microscopy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基于10年教学讲义撰写的课程教材也即将面世。杜林教授始终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他的指导下,研究生们累计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或展板报告16人次,参与国际暑期学校学习8人次。此外,研究生们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共计46人次,其中荣获“最佳口头报告奖”7人次、“最佳展板报告奖”4人次。这些经历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们投身科研事业的信心与决心,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杜林教授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言传身教,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深耕研究生培养十一载,已形成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累计指导博士后8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14名。其中已培养出站博士后4名,毕业博士生11名、硕士生9名。杜林教授连续四年荣获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1-2024),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23)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23)。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人次,王文兴院士环境科学奖学金4人次,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十余次。已毕业的3名学生受聘为“双一流”大学副教授,展现了卓越的学术潜质与发展前景。
三、提升学术影响,传播育人经验
杜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气溶胶的形成与转化、沿海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低空大气环境安全保障。截至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02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36篇,申请/授权专利2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创新且扎实的科研工作使杜林教授在国内外大气化学领域获得了极大的赞誉。2021年荣获紫金全兴青年学者奖,2023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24年起担任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nternational Global Atmospheric Chemistry, 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SSC)委员,2025年起担任第二届IGAC中国工作组副组长,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5年,杜林教授受邀在《中国环境报》发表文章《培养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拔尖环境人才》,强调了高校在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人才方面的责任。在推动环境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杜林教授呼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通过国际合作与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的互动,促进环境人才的全球视野和专业素养的提升。